[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白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艳艳。今天做客我们访谈直播间的是白山市就业服务局局长于瑞武同志。我们就“秉承放大思维,推进三型服务,努力实现白山就业工作稳中提质”这一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
于局长您好,首先欢迎您做客我们访谈直播间,先向我们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
[于瑞武]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进行交流互动。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交流,使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就业服务工作,让就业服务惠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
[主持人]
我们今天的主题谈到了“放大”思维,请于局长解读一下要如何理解“放大”思维,这对就业工作意味着什么?
[于瑞武]
所谓用“放大”思维推动就业服务工作,这是市人社局局长程显津同志上任之后创新提出并在当下始终倡导的“用放大思维将主业放大”思想的延续和具体化。 当前,我市确立了“一山两江”、“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和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战略目标。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就要跳出就业看就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工作重心来谋划推动和落实,全力抓好城镇和农村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三型”就业服务,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真正让就业这一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走稳走实。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了“三型”就业服务,这“三型”就业服务指的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是基于何种考虑?
[于瑞武]
所谓“三型”就业服务是指“务实型、流动型、暖心型”“三型”服务模式。 我们提出“三型”就业服务模式是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形势所迫。当前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经济发展和安全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对就业工作的思维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快速适应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 二是现实需要。随着形势发展,企业需求和就业群体需要已经显现出更直接、更具体、更现实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就业服务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要契合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使就业服务对接更便捷、更优质、更精准。 三是发展必然。简单说就是就业服务工作要主动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才能得到党委和政府认可。这就必须“未雨绸缪”,做到超前服务、贴身服务、暖心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这也就是我提到的“三型”服务的初衷,这既是工作要求,更是作风体现。
[主持人]
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所说的“三型”就业服务模式具体内涵?
[于瑞武]
所谓“三型”就业服务模式具体说来就是: 夯实基础,打造“务实型”就业服务模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数据真实。不断夯实系统实名制登记工作,指导街道、社区、站所全面应用就业信息系统采集数据信息,实现信息系统和实名制台账数据一致,确保数据真实、信息准确。二是政策落实。努力做好各类企业重点群体的服务员、就业创业政策的推送员,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落实落地。三是服务着实。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就业服务走进基层和群众,帮扶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和增收。 转变方式,打造“流动型”就业服务模式。就是要改变以往固化的机关“坐阵指挥”为沉下去、活起来,为就业服务增添动感。一是走下去。深入基层平台、企业乡村实地调研和踏察,实打实送政策察实情,面对面做宣讲解难题,让就业服务在动感中大有作为。二是走进去。夯实完善“联系和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让就业走进民企、让民企联通就业,通过实地踏查、电话回访、微信互动等方式,为各类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实现企业发展与稳定就业良性互动。三是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创新开展就业创业工作。 落实落地,打造“暖心型”就业服务模式。一是工作细心。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贴心细致服务,尤其是就业服务窗口,必须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要务,不断推出便民举措。二是措施用心。根据就业形势变化,随时调整就业服务方向和重心,尤其注重新形态和灵活就业者服务需求,探索打造线上线下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从就业到维权的全方位服务。三是服务暖心。坚持换位思考,做到自觉主动靠前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在接受服务、政策受益中感受到热度。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反复强调稳就业,我省也提出了要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请您介绍一下,就业服务工作实现“稳中提质”如何理解?
[于瑞武]
李克强总理指出:稳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我们所说的“稳中提质”就是指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持续提升就业质量。 “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矛盾”等一系列要求,为更好谋划和推动新发展阶段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实现就业工作“稳中提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统筹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为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主持人]
最后请于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今年全市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指标和工作重点有哪些?
[于瑞武]
工作思路: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提质”主基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实施就业服务创新提升工程,努力实现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为加快白山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就业服务保障。 主要指标:努力超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6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35万人,职业技能重点群体培训0.25万人。 工作重点:在城镇就业方面,一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合教育部门深入校园开展“一建三送”服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多频次、高密度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帮扶台账,实施精准就业服务,这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常态抓和重点抓的一项工作任务。二是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服务。加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保持动态清零,这是硬任务,必须保持底数清晰、动态清楚。建立就业困难人员“主动跟进服务”机制,完善实名信息库。积极探索打造“零工市场”,积极为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开展职业推介、指导等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要持续加大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力度,重新梳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走进企业乡村面对面宣传解读,真正让就业补助资金发挥“雪中送碳”和“锦上添花”效应,让需求者受益。三是开展“96885吉人在线”网络平台的应用推广工作。扩大企业注册使用规模,合理利用系统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引导服务对象和用工企业惯于应用“96885吉人在线”平台接受服务,为人企搭建线上对接平台。 在农村就业方面,一是继续抓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坚持和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完善精准对接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农闲季节务工、就业帮扶行动周等专项活动,巩固拓展就业帮扶载体规模,升级载体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深入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持续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培育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全年计划创建省、市、县三级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共13个。与市乡村振兴局开展联合调研,力争年内出台大学生、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扶持政策。三是实施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采取订单、定向及校企合作、送培训下乡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主持人]
好的,通过于局长的介绍,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到白山市就业服务的相关情况。最后感谢于局长做客访谈我们直播间,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大力支持,这期访谈就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