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而预算是财政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改进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更好的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的制度保障。白山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财政的资源配置、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的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建立了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每一年度按照要求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明确了各自的收支范围,加强了三本预算统筹力度,提升了财政预算的保障支撑功能。
2.实现了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政府一般公共预决算、
部门预决算的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项目支出全部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的监督,基本实现了阳光财政。
3.提高了保障基本运行的定额标准,依据财力可能,科
学测算预算保障定额,保障预算单位的基本运行。单位公用定额行政单位人均1000元提高到3500元,事业单位人均500元提高到2000元;车辆运行经费行政单位单车10000元提高到30000元,事业单位单车7000元提高到20000元。预算定额标准确定后,充分发挥了预算定额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4.提高了基本民生保障标准,按照保民生、保基本、保稳定、促发展的顺序安排年度预算,连续多年提高民生保障标准。连续12年兑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标准部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由2013年的360元/月人提高只至2016年的480元/月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由2013年的2040元/年人提高只至2016年的2800元/年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补助由2013年的人年补助240元/提高至420元/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3年的30元/年人提高到45元/年人;全面落实兑现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免除学杂费、低保家庭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地方配套等政策,实现了公共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完善了机关及全额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筹措资金实现了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乘坐公交车。
5.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实行项目绩效评价等,实现了财政项目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创业创新,财政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搭建助保金池,实现政、企、银融资对接常态化、实时化,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需求,2016年5户民企获得融资2000余万元,支持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