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白山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09-1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责任编辑:

(2007年1月30日在白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白山市财政局局长    管延秋)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白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白山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白山的要求,按照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转型、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为构建和谐白山,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财政收入情况  

  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56944万元,完成预算的104.1%,比上年增加29179万元,增长22.8%。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收入68657万元,完成预算的91.4%,增长14.2%;营业税收入21040万元,完成预算的110.5%,增长40.1% ;企业所得税收入12634万元,完成预算的97%,增长19.2%;个人所得税收入13977万元,完成预算的104.2%,增长11.4%;行政性收费收入6984万元,完成预算的130.6%,增长38.6%。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96570万元,完成预算的104.5%,比上年增加17815万元,增长22.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收入44836万元,完成预算的95.3%,增长13.8%;营业税收入11157万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 36.6%;企业所得税收入8038万元,完成预算的95.3%,增长14.6 %;个人所得税收入8502万元,完成预算的96.6%,增长11.3%;行政性收费收入3117万元,完成预算的150.5 %,增长50.7%。  

  2006年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78066万元,完成预算的129.8%,比上年增加24170万元,增长44.8%。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2218万元,完成预算的128.6%,比上年增加13200万元,增长45.5%。  

  增收的主要因素是:  

  1、投资拉动促使收入明显增长。受投资拉动作用,我市固定资产规模增大,建筑建材、房地产、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营业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税收增长。  

  2、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带动收入较快增长。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电力、电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行业的税收增长较快。  

  3、煤炭、铁矿石等产业税收增幅较高。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价格虽有波动,但仍属高位运行,加之强化征收管理,这些产业税收增幅较高。  

  4、重点税源企业对税收增长贡献较大。浑江发电公司完成税收10090万元,比上年增加2277万元,增长29%,通煤公司完成税收6124万元,比上年增加2292万元,增长60%,天风药业完成税收2830万元,比上年增加1277万元,增长82%。  

  (二)财政支出情况  

  2006年,全市财政支出346248万元,完成预算的270.3%,比上年增加54417万元,增长18.6%。其中,科技三项费用401万元,完成预算的138.3%,增长64.4%;农业支出14509万元,完成预算的216.2 %,增长60.5%;教育支出45340万元,完成预算的178.5%,增长53.2%;科学支出550万元,完成预算的151.9%,下降90.5%;医疗卫生支出10721万元,完成预算的147.5%,增长44.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8218万元,完成预算的575.4%,增长44.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6708万元,完成预算的906.7%,增长15.6%;行政管理费29623万元,完成预算的173.5%,增长2.4%;公检法司支出17958万元,完成预算的182.4%,增长38.7%。  

  2006年,市本级财政支出166075万元,完成预算的289.9%,比上年增加27586万元,增长19.9%。其中,科技三项费用278万元,完成预算的146.3%,增长13%;农业支出3826万元,完成预算的220.8%,增长12%;教育支出21186万元,完成预算的173.2%,增长65.3%;科学支出389万元,完成预算的168.4%,增长44.6%;医疗卫生支出5562万元,完成预算的198.7%,增长39.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13346万元,完成预算的742.7%,增长51.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0617万元,完成预算的1208.2%,下降0.3%;行政管理费14262万元,完成预算的188.6%,增长36.9%;公检法司支出9118万元,完成预算的180.7%,增长22.1%。  

  (三)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06年,全市财政各项收入总计与各项支出总计相抵,当年结余11万元。市本级财政收入与支出平衡。  

  二、2006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增收工作。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财税部门紧密配合,加大依法征收力度,狠抓征收工作。一是坚持落实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征收部门签定《2006年收入目标责任书》,实行完成收入与部门奖罚挂钩的办法。二是完成均衡缴库任务。今年税收收入受黑色金属矿采掘、煤炭、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的强劲拉动,财政全口径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均衡缴库任务顺利完成。三是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各征收局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岗位责任制,理顺了征管程序,提高了征管质量。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做到“以票管费、票费同步监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保证了收费资金及时足额上缴。五是加强罚没物资管理,运用罚没票据进行监督。在罚没票据上实行“缴旧领新、年清年结”制度。建立物资档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跟踪核查罚没情况。  

  (二)加大争取资金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面对项目建设,国企改革,社保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诸多繁重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全力组织收入的同时,调动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争得省财政厅的理解和支持。经积极努力扎实工作,我市已被列入全省三个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城市之  一,改革方案已经国资委、国家经委、财政部批准。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对重点项目的补助,切实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作用。支持国企改革、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建设以及沉陷区治理,有力地支持了我市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战略。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  

  ——倾力支持项目建设。加大新项目的投资力度,2006年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7亿元,计划新上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6个,目前已大部分开工建设,预计2007年将有40%的项目可正式投产或部分投产,为我市项目建设良性发展和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力支持国企改革。在去年完成124户国企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完成国企改革75户。  

  ——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注重改善民生问题,加大社会事业投入。  

  一是注重改善民生,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棚户区改造工作摆在了城市建设重要位置,2006年开发改造11片棚户区,改造面积65万平方米,占总量50%,总投资15亿元。  

  二是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和加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再就业资金13321万元,低保资金19709万元,保证了再就业工作和低保工作正常运转。积极推动城镇居民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8亿元,工程量和投资额是前10年的总和。  

  四是大力支持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和研究教育、科学、体育等预算单位年度申报项目。  

  五是大力支持平安白山建设。全市公检法司资金投入为17958万元。  

  六是大力支持粮农补贴和退耕还林工作。2006年完成粮食直补972万元,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资金2336万元。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成效显著。强化财政监督,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主线,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和绩效监督力度,不断规范财政管理。  

  二是基建资金实现专户统管。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包括自筹)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确保基本建设资金安全运行。同时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有效控制财政支出,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财政投资送审额31163万元,审减额4782万元。  

  (五)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一是进行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试点。对农业、环保、计生、民政、法院五个部门进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二是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行了预算科目和收支分类改革的方案设计和前期培训工作,顺利完成了科目转换工作;三是加强了非税收入管理。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管理办法,出台了规章制度;四是强化了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加大了招投标监管力度;五是完善了财政体制。为用足用好省管县和省对区的相关政策,以及对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认真进行了深入的政策研究,理顺了市对江源区的财政管理体制。还对白山市经济开发区实行了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财政管理体制;六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调查摸底;七是对财政资金往来帐进行了清理分类并组织清欠催缴。  

  过去的一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受体制和机制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财政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压力和重大挑战。我市的财政收入增幅虽大,但是体制收入太少,地方可用财力严重不足,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支出增幅远远大于收入增幅,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政府举债风险加大。现有的财政收入规模应对硬性的财政支出规模而言,财政现状则是举步维艰,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三、2007年预算情况  

  2007年我市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济会议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和谐发展为主题,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改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推进和谐白山建设。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编制了2007年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入情况。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为188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93679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增值税收入87265万元,增长27.1%;营业税收入26305万元,增长25%;企业所得税收入14260万元,增长12.9%;个人所得税收入16339万元,增长16.9%;行政性收费收入7383万元,增长5.7%。  

  2007年,市本级(含八道江区、江源区、白山经济开发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为116438万元,增长20.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50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增值税收入57606万元,增长28.5%;营业税收入13889万元,增长24.5%;企业所得税收入8995万元,增长11.9%;个人所得税收入9730万元,增长14.4%;行政性收费收入3539万元,增长13.5%。  

  (二)财政支出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安排175021万元,增长36.6%。其中,科技三项费用29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业支出8665万元,增长29.1%;教育支出40442万元,增长59.2%;科学支出496万元,增长37%;医疗卫生支出10760万元,增长4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7118万元,增长45.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925万元,下降5.3%;行政管理费22155万元,增长29.8%;公检法司支出12429万元,增长26.2%;总预备费1750万元,是按当年支出的1%安排的。  

  2007年,市本级(含八道江区、江源区、白山经济开发区)财政支出安排 81064万元(不含上年结转支出和执行中省追加的一次性专项补助),增长41.5%。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9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业支出2580万元,增长48.9%;教育支出16733万元,增长36.8%;科学支出340万元,增长47.2%;医疗卫生支出5947万元,增长112.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439万元,增长35.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595万元,增长2.4 %;行政管理费10054万元,增长32.9%;公检法司支出7748万元,增长53.5%;预备费1150万元,是按当年支出的1%安排的。  

  四、完成2007年财政预算任务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 进一步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正确分析判断税源趋势和潜力,充分挖掘对地方经济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体税种和体制收入的增长潜力,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稳定性、支撑作用强的税源要精心培育,大力扶持。有针对性地制定征收措施。认真落实财税银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征收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非税收入在市直范围内要建立起“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管理,政府统筹”新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大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  

  (二)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强市级保障能力。  

  在现行的分税制体制下,税收增量大部分上划中央和省,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偏低,加之白山经济基础薄弱,是经济欠发达的后发展地区,地方财力更是捉襟见肘,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由于我市收入基数很小,财政收支压力日益严峻。面对这种形势,一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要进一步研究国家对资源转型城市的财政政策,争取得到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债务豁免等相关的倾斜政策和优惠待遇。进一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争取资金力度,确保在争取资金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争取资金数额比上年有所增加,以保证全市政治经济工作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力保障构建和谐白山。  

财政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为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服务。按照市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要求,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突破年”列为重中之重,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对重点项目的补助。切实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作用,使用好国际国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二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经费投入,保障政府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争取国内外发展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是大力支持国企改革与发展。努力筹措安排资金,支持国企改革发展,要继续落实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政策研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域外资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卫生教育条件,加快新农村试点建设。  

  五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落实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积极促进全民创业,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白山提供有力保障。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在集中财力“保重点、保项目、保运转”的同时,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规范和完善低保制度。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人居环境。  

  (四)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既是促进财政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财政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今年改革的重点,一是扩大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试点范围;二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整合现有资源,提高 “金财工程”标准,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三是非税收入实行票款分离,建立银行统一代收,财政统一管理,政府统筹安排的管理模式;四是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继续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依法监督管理;五是用足用好省管县和省对区的相关政策,以及对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督体系;七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关注与防范化解日益增长的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  

  各位代表,为完成2007年繁重而艰巨的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我们要按照本次会议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不辱使命,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造福白山人民,构建和谐白山,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各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