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白山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09-1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责任编辑:

  --2007年12月11日在白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白山市财政局局长  管延秋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白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白山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即将过去的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向前向上,求富求强,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等战略机遇,勠力同心,拼搏奋进,使白山经济驶入了最好最快的发展新时期,财政收入硕果喜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谐小康的长白山第一市建设迈出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财政收入硕果喜人 

  2007年预计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012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6.8%,比上年增加44256万元,增长28.2%。 

  2007年预计市本级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242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7.2%,比上年增加27690万元,增长28.7%。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收入54439万元,完成预算的95.4%,比上年增长21.4%;营业税收入16315万元,完成预算的117.5%,比上年增长46.2%;企业所得税收入10719万元,完成预算的119.2%,比上年增长33.4%;个人所得税收入10204万元,完成预算的104.9%,比上年增长20%;行政性收费收入7624万元,完成预算的215.4%,比上年增长144%。 

  2007年预计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100300万元,完成预算的110.1%,比上年增加22234万元,增长28.5%。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54380万元,完成预算的112.1%,比上年增加12162万元,增长28.8%。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2007年白山市工业生产全面提速,农业经济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税基不断加大,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支柱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加大。今年煤炭、铁矿石、木制品和电力的产量稳定上升,价格增长较大,特别是铁精粉市场价格同比上年上涨近一倍,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效益上升,税收增加。 

  三是征收部门加强征管。国税部门开展税源专项调查,纳税准期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接近百分之百;地税部门加大清理欠税力度,深入挖掘税收潜能;财政部门将原来预算外专户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使非税收入更加规范、科学,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 

  四是政策性增收。国家税务总局调整铁矿石和煤炭资源税税率,铁精粉资源税提高50%,煤炭资源税率2006年9月份由每吨0.4元提高到每吨2.5元,2007年2月1日起焦煤资源税又提高到每吨8元,致使资源税收入成倍增长。 

  ――财政支出规模空前 

  2007年预计全市财政支出400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86.6%,比上年增加53752万元,增长15.5%。 

  2007年预计市本级财政支出191840万元,完成预算的171.9%,比上年增加25765万元,增长15.5%。其中,教育支出32644万元,完成预算的107.1%,比上年增长33.2%;科学技术支出994万元,完成预算的166.8%,比上年增长1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65万元,完成预算的124.8%,比上年增长1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921万元,完成预算的269.4%,比上年增长15.8%;医疗卫生支出8396万元,完成预算的115%,比上年增长35%;环境保护支出1835万元,完成预算的208.3%,比上年增长21.3%;农林水事业支出9474万元,完成预算的178.4%,比上年增长2.7%;公共安全支出11774万元,完成预算的132.7%,比上年增长6.9%。  

  2007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均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24”奋斗目标,都比2004年翻了一番。 

  ――财政收支平衡 

  2007年预计财政收入与支出平衡。 

  二、2007年财政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 

  今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抓增收 

  财税部门紧密配合,加大征收力度。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均衡缴库,坚决避免偷漏骗税现象的发生;二是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签定收入目标责任书,切实兑现收入任务完成好坏与部门奖罚挂钩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加强罚没扣押财物的监管,把非税收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非税收入资金及时足额上缴入库;四是不断探索新的增收渠道和增收办法,使增收工作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切实保证增收任务的完成。 

  (二)多管齐下争资金 

  面对项目建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医疗保险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诸多繁重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全力组织收入的同时,调动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争得省财政厅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努力,扎实工作,稳步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对重点项目的补助,切实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作用,认真研究综合性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有关政策,积极努力争取综合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转移支付补助。 

  (三)支持经济促发展 

  紧紧围绕着为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服务这一中心,按照市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把“项目突破年”列为重中之重,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对重点项目的补助,切实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作用,使用好国际国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大力支持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经费投入,保障政府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保证了矿泉节的成功举办,筹资600余万元支持我市参加省里组织的东博会等国内、国际一系列经贸活动;努力争取国内外发展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支持国企改革与发展,努力筹措安排资金,支持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的稳步推开,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域外资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和市场竞争力,安排资金11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孵化器基地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在节能减排中效果明显的企业,并争取上级节能减排资金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行整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积极促进全民创业,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 

  (四)普惠百姓保民生 

  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发展目标。 

  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05年以来,市区完成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是前15年投资额的总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总投资34.2亿元,竣工228.2万平方米,安置回迁28130户。2007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拆迁面积67.6万平方米,拆迁户数14890户,开工建设面积151.4万平方米,总投资16.8亿元。2007年煤炭棚户区改造已完成投资5.3亿元,24栋住宅楼开工建设。2007年采煤沉陷综合治理投入资金6.1亿元,完成建设面积52.9万平方米,到今年年末可安置回迁居民7835户。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开展了全面创业促就业活动,实施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被列入“全国创业培训百个试点市”,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万人,三年来城镇新增就业1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万人,劳务输出13.1万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007年全市投入再就业资金11343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再就业资金5901万元。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成效令人瞩目。三年来筹措资金5.1亿元,完成了82410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社保并轨并做实个人帐户。城镇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共为18.9万人发放低保资金4.8亿元。三年来,用于助困、助残、助学、助医、助孤的资金达3000多万元。2007年全市投入低保资金2068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1194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2341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低保资金955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41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1120万元。 

  教科文卫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全市对教科文卫筹措资金85045万元(市本级52467万元)。其中:全市对教育筹措资金67973万元(市本级 40299万元)。筹建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预计投入16000万元,已投入750万元。异地新建白山市实验小学,投资2600万元。新建16000平方米的白山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投资3700万元。建设白山市长白山满族博物馆,投资3677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共免除农村学校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资金3276万元(市本级为1008万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令人欣喜。2007年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36亿元,比2006年增加投资1.58亿元,增长56.8%。投资3700万元建设靖宇路公铁立交桥,投资4200万元建设通江路公铁立交桥,投资1.4亿元建设26条市区主干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为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全市投入资金10698.2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3042.2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等,改善农村基本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大力支持粮农直补工作,2007年全市完成粮食直补699万元,综合直补695万元,市本级完成粮食直补182万元,综合直补180万元。 

  平安白山建设力度加大。为加强和改善白山社会治安条件,支持平安白山建设,2007年全市公共安全投入资金24123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11774万元,提高了人员经费标准,购置了先进技术设备和装备,强化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天候网格化巡逻”模式被树为全省典型。 

  (五)深化改革增活力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一是深化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扩大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有18个部门共54个单位上线运行。二是全面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财政部要求在2006年新旧科目并用的基础上,2007年全面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三是全面进行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成立了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局,非税收入收缴全面推行了“单位开单、银行代收、财政管理、政府统筹”管理办法,实现了从传统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向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的转换,收入纳入预算,统筹管理,支出实行归口管理。四是强化了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加大了招投标监管力度。五是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成效显著。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一年来,坚持“以查促管、查管结合”的原则,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主线,以专项资金检查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市本级共查出违纪金额1346.4万元,针对这些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认真处理,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了财政财务管理。六是基建投资评审工作逐步规范。规范了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对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实行了“先审后拨”的管理模式,2007年市本级评审财政投资项目70个,提报值14845万元,审减额1818万元,节约了财政支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地制止了高估冒拨现象的发生。七是完善了财政体制。为用足用好省管县和省对区的相关政策,我们认真进行了深入的政策研究,理顺了市对江源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八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范围、缴库方式和使用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益全额上缴国库。 

  2007年,我们在看到财政工作骄人的巨大成就时,也要看到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和诸多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地方性财政收入偏少,刚性支出增长过快,可用财力有限,“蛋糕”不大,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任务繁重,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活改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亟需财力保障与支撑,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突出,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 

  三、2008年预算安排 

  2008年我市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支持民生发展,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白山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推进和谐白山建设。按照上述原则,编制了2008年预算草案。 

  ――财政收入安排。 

  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为25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125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5%。 

  2008年,市本级(含八道江区、江源区、白山经济开发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为1553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增值税收入68047万元,增长25%;营业税收入20768万元,增长27.3%;企业所得税收入13324万元,增长24.3%;个人所得税收入12561万元,增长23.1%;行政性收费收入9575万元,增长25.6%。2008年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68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财政支出安排。 

  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安排241447万元,增长12.6%。 

  2008年市本级(含八道江区、江源区、白山经济开发区)财政支出安排123332万元(不含上年结转支出和执行中省追加的一次性专项补助),增长10.5%。其中,教育支出32858万元,增长7.8%;科学技术支出637万元,增长6.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58万元,增长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91万元,增长6.9%;医疗卫生支出8004万元,增长9.6%;环境保护支出941万元,增长6.8%;农林水事业支出5892万元,增长11%;公共安全支出9414万元,增长6.1%;预备费1300万元,是按当年支出的1%安排的。 

  四、2008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2008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 

  ――强化收入征管  务求财政增收 

  新的一年,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收入按25%速度增长,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将达到25.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将达到12.5亿元。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任务指标,切实把加强收入征管作为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来抓,支持和协调征管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防止跑冒滴漏,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一是要落实组织收入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和细化税收收入计划,明确税收目标和责任。二是要继续加强税收收入的分析和调度,及时掌握税收入库进度及税源变化情况,查找和解决组织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及时掌握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情况,协调税务部门深挖税收潜力,确保中央“两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基数任务的完成,尽量实现财政超收。四是要抓好各项非税收入的征管,建立健全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制度,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执收执罚行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土地出让收益等收入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减免缓,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断壮大地方财力。 

  ――严格控制支出  减轻增支压力 

  我市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各项改革、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需要财政支持和保障的任务很重,特别是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需要落实的资金较多,财政增支压力很大。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必须从严从紧控制财政支出。一是要重点抓好财政预算的执行,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执行中的追加和调整,增强预算的严肃性。二是严格控制新增支出。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节约理财意识,严把年初预算编制关,严把预算执行关,在资金安排和使用上统筹考虑、精打细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按规定认真审核各预算单位的财务开支事项,拒付不合理支出和超标准支出,节约财政资金。 

  ――把握国家政策导向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当前,向上争取资金依然是缓解我市财政支出压力的有效措施。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掌握国家和省政策取向和资金投向,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重点研究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的有关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多渠道、多元化的支持方式。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和谐白山建设 

  一切工作的着眼点要紧密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大局,树立大财政意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一是大力支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域外资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对重点项目的补助。切实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作用,使用好国际国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弥补我市资金不足。二是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努力筹措安排资金,支持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促进全民创业。四是加大对文化、科技、教育的投资力度,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社区建设,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档次。五是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支持平安白山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六是要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对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提供财力支撑,今后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支持和改善民生。在集中财力“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同时,突出解决好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调度有限资金,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七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和特色农业。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化各项财政改革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改革是不断促进财政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财政工作管理水平再上台阶的需要。一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二是加大非税收入资金管理改革力度,着力解决非税收入征管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用足用好省管县和省对区的相关政策,以及对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四是加强财政政策理论方面的探讨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整合现有资源,提高 “金财工程”标准,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六是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继续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采购行为。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一是严肃查处截留、挤占和挪用财政资金等违纪行为。二是重点加强对社会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性基金、公益性福利性资金的管理和检查,提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三是检查不按照规定擅自改变采购方式,以各种理由或方式规避政府采购,拒绝履约支付采购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加强资产收益的管理,逐步将出售、出租、出借及处置的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五是探索和建立财政债务良性循环机制,协调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控制好债务风险,努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六是继续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节省建设资金。七是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制度,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各位代表,面对2008年光荣而艰巨的财政工作任务,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南,切实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大局观念、法制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励精图治,振奋精神,众志成城,昂扬奋进,为实现建设和谐小康的长白山第一市再攀新高峰,再创新辉煌!   

  谢谢各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