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关于对《白山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涉及商务领域工作解读

来源:白山市商务局 日期:2016-08-12 视力保护色:

  

  按照市政府《关于解读白山市服务业发展攻坚方案及相关政策的通知》要求,结合《吉林省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实施细则》及《白山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精神,将涉及商贸服务业发展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商业网点布局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一)工作思路

  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入现代零售商业,提升传统零售商业,立足中心城区,面向市域及周边地区,建设层级分明、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零售商业体系;推动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主题同商业融合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内容

  1、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构建“一带统领(浑江大街和江源大街形成的贯穿中心城区主要商业聚集区的城市综合发展带)、四组团聚集(浑江中部综合商贸组团发展城市综合商业为主;江源综合商贸组团;浑江西部商贸组团;浑江东部物流组团)、五类商业统筹布局(即城市商圈梯次布局;商品市场分类布局、生产性枢纽布局、互联网商业创新布局;民生商业均衡布局)”的商业发展总体格局。

  2、发展壮大欧亚合兴、广泽、三江、大都汇为商圈的商贸服务集聚区和山货市场、星泰农产品集聚区、以及抚松万良人参商贸服务集聚区和江源松花石商贸集聚区,推进集聚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推进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根据网点规划布局,对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等功能统筹规划和推进实施,对建设管理涉及审批事项,做好协调工作。

  2、发挥市场作用,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商圈集聚区、特色街区等功能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市场化开发,积极争取国家升级财政资金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支持。

  3、加强宣传引导。依托互联网、报纸等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增强商圈集聚区、特色街区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商务厅和政府安排部署,融合发展互联网+等信息产业,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步伐,引导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方向,突出电子商务打造现代流通和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主体发展及人才培训。

  (三)工作任务

  1、实施电子商务“双进”工程。即电子商务进农村、

  进社区工作。昨用5年时间在全市641个村镇、社区和文化惠民网及开梨网等第三方平台建设村级电商站,电商平台及货流集配中心,构建网络双项流通渠道。5年内实现电商社区全覆盖。

  2、开展“双示范”创建工作。(即: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工作。)培育省级示范企业10-15户,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5个。

  3、到2020年培育电商镇3-5个,电商村30-50个,积极参与电商评定工作。发挥电商在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项流通中的作用。

  4、加强电商人才培育,力争三年培育1.5万人,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

  (三)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国家电商进农村,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电商镇、电商村及第三方网络平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加快市电子商务发展步伐。

  2、加大培育力度,针对青年创业、就业农民触网等人群开展电商培育,力争三年培育1.5万人。

  三、加快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

  (一)工作思路

  积极应用和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全市商贸服务业优化结构,改善设施,拓宽功能,培育品牌,强化特色,逐步实现内传统向现代综合服务平台型转变,打造新型市场流通体系。

  (二)工作内容

  1、推动批发市场加快互联网应用,开展智慧型批发示范创建活动,优化批发市场流程、条件和环境,“十三五”期间培育3-5户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智慧型批发市场,优先1-2户农产品特色批发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鼓励实体店利用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与消费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的双向互动,增强体验加服务加网络消费功能,培育欧亚E购,长白山山货市场电子商务中心,长白山特产云商城等5-10户限上企业发展。

  3、鼓励商贸企业扩大自主经营范围,创立自主品牌,提高商业企业服务水平展示白山多元化商业格局和消费服务特色,引导商业创新引导白山方大,欧亚合兴等企业开展名牌评选活动。

  4、加强主体培育,做大做强服务业骨干企业。一是引导方大商贸有限公司、抚松万良人参市场等重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向域外拓展。二是对首次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每年新增入库法人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对零售额超亿元的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限上企业给予补助。

  (三)保障措施

  1、加强人才培养。结合当地实际,把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人员培训与电子商务人员培训一并安排部署,加强本地大专院校、培训机构、行业组织的合作,培养一批掌握商业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知识的高端紧缺人才。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利用国家及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对专业市场互联网应用规模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企业自主品牌创建以及主体培育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工作思路

  以推动供给侧改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目的,以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为突破口,以社会化主体培育为重点,智慧化为支撑,强化企业标准化是效益意识,统筹协调,有序推进 ,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等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同,带动上下游领域标准化水平提高从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服务规范入手,增强平台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

  (二)工作内容

  1、实施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以托盘标准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为突破,支持企业带标准托盘运输,使用和更新标准化周转笼车等标准化物流设备,支持冷链物流及冷链运输标准化发展。

  2、到2020年培育鹏祥物流、振贤物流、靖宇广源等3-5户第三方物流示范龙头企业,增强物流社会化服务水平,支持靖宇、抚松等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创建省级产业集群。

  3、发展智慧物流。开展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园区和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业建设试点,重点支持推广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物流业线上线下结合,促进物流业经营模式创新。

  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区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物流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会同龙头企业和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总结物流发展进展情况。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对物流企业标准化创建,物流示范龙头企业、智慧物流项目给予支持,培育企业不断壮大,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五、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一)工作思路

  按照挖掘一批,认定一批,提升一批,壮大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老字号企业的保护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市场认知度高,文化特色浓,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企业。

  (二)工作内容

  1、建立老字号促进体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老字号企业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市场变化选择发展战略,通过拍卖挂牌,转让等方式激活老字号,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盈利能力。

  2、支持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鼓励老字号企业引入现代生产方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创新。鼓励老字号企业坚持优良传统丰富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与品牌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提高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3、支持老字号企业文化创新。鼓励老字号企业坚持优良传统,丰富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与品牌、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提高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4、支持老字号企业人才培育。鼓励和支持开展老字号传人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技艺交流。

  (三)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国家及省级服务处引导资金,支持老字号体系建设,鼓励老字号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老字号申报及品牌保护。

  2、发挥协会作用。在保护和促进老字号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协会在老字号认定、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宣传推介等方面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3、发挥老字号主体作用。积极挖掘老字号品牌文化内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快速发展。

  六、加快家政等居民服务业发展

  (一)工作思路

  培育一批但也新型居民生活服务业企业,并从中培养出引领未来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融合各类公共设施和社会资源,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生活服务便利化,统筹建设和改造提升大众化服务网点,建设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体系。

  (二)工作内容

  1、支持社区 便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和改造餐饮、住宿、家政、养老、美容美发、维修等居民生活服务网点,完善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支持洪鑫家政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纳入省级试点。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惠及全市居民的便民商业服务网络。

  2、加快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鼓励餐饮、家政等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创新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实体店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或与服务平台深入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拓展家政网上服务功能和范围,支持家政服务品牌创建,实施家政、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大力推动吃住行及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服务相结合。

  (三)保障措施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居民生活服务业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保障充分的居民生活服务业市场体系。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居民生活服务业配套政策,加大对居民生活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保障各项工作作务平稳有序推进。积极争取省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餐饮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人才培训和信息平台建设等项目。

  七、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新型服务业态

  (一)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省厅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实施细则,扩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渠道,适应外贸模式转变,全力以赴发展以跨境电商为主的新型贸易模式,依托省厅跨境电商平台,推进全市产业生态链条的跨境电商发展框架,尽快形成优势,抢占国际市场。

  (二)工作内容

  1、充分利用省电子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引导培育我市外向型服务主体不断壮大,争取尽快纳入平台当中,给予政策支持。

  2、做好人才引进和基础知识培训,力争三年培训人数500人次。鼓励对外劳务合作与我市有资质的院校合作,在校企联合、服务平台建设上给予资金扶持 。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完善我市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对服务贸易工作的宏观指导。

  2、用好国家、省级专项资金,培育我市外向型主体发

  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培育我市企业不断壮大。

  八、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

  (一)工作思路

  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是激活市场、推进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关键,也是提升服务国际竞争力、顺应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趋势的需要。为贯彻落实《吉林省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在促进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服务贸易发展上有所突破。

  (二)工作内容

  1、主动融入白通丹鸭绿江经济带,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的一路一带,打造对外开放平台。

  2、培育重点服务进出口企业和项目。在人参、林木制品、硅藻土助滤剂等企业主体培育、跨境入网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初步成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连接长吉图等产品企业经济带和东北东部经济带及环渤海经济圈节点城市。

  (三)保障措施

  1、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提高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市级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发挥旅游、外汇管理、文化等相关部门作用,调动部门积极因素,加强对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2、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落实国家、省外经贸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和我省对外文化贸易、技术贸易、服务外包、境外投资、劳务合作等领域的财政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服务贸易各领域的扶持政策,促进服务贸易企业发展。

  3、提供人才支撑。着眼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将服务贸易人才纳入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范围。强化企业岗前培训,造就适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服务贸易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丁莲洁
触碰右侧展开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