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白山市旅游局关于对服务业发展攻坚实施方案的解读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6-08-08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确立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培育,提出了建设“长白山旅游集散中心、东北亚旅游名城、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并通过依托资源优势,全面构造依山、环城、沿江、跨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突出旅游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了以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龙头的养生度假、会议论坛、冰雪娱乐等高端产品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旅游经济增长态势良好,旅游产业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1.旅游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73.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6.72 %。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00.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1%,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在省旅游局统计的地级旅游城市中继续位居第5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交通、餐饮、酒店等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995处。其中:五级23处,四级39处,三级138处。A级以上景区24处,国家4A级景区3处,AAA级旅游景区11处,AA级旅游景区10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全市现有旅行社64家,其中,具有出境业务经营权旅行社5家;经营边境旅游业务旅行社6家。旅游涉外星级酒店35家,其中:新建超五星级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9家;旅游饭店525家,旅游车船公司5家。全市现有导游人员1100多人,旅游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

  3.白山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中的知名度显著提高。白山市是北纬41°至42°的世界黄金旅游带上原始状况保持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带,是全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长白山西坡、南坡;建成全国最大的旅游单体项目——总投资230亿元的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有松花江自然风光带、鸭绿江边境风光带、大阳岔寒武-奥陶界限地质自然保护区和杨靖宇殉国地、七道江会议旧址、四保临江纪念馆和陈云故居等红色旅游胜地,有古渤海国灵光塔、末代伪皇帝溥仪退位旧址等历史遗迹。2014年8月以来,由长白山通往各城市的航班已达到18班,其中通往上海的航班5班,通往长春的航班4班,通往北京、大连、沈阳的航班各2班,通往广州、青岛、成都、长沙、天津、武汉、烟台、哈尔滨的航班各1班。长白山机场日均旅客吞吐量已突破3000人次,日旅客吞吐量高峰达到3480人次,客座率已达到81.2%。

  (二)旅游规划的先导作用逐步显现,产业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在完成了对全市995个旅游单体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指导方针,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白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我市《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围绕“依山、环城、沿江、跨国”的旅游格局,以“破解灯下黑,实现全境游”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一核、三带、六城”为支撑的环白山生态旅游圈,积极打造“水陆空”立体旅游格局。即加快以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核心的旅游集聚区建设,推进鸭绿江边境风情旅游带、松花江水上黄金旅游带、长白山龙脉关东文化旅游带的三带开发,打造山水之城浑江、松花石城江源、矿泉水城靖宇、人参之城抚松、边疆之城长白、红色之城临江等六个各具特色的长白山旅游副中心城市(区),全市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日渐清晰。

  (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升温,转型升级发展初见成效。

  突出表现在休闲度假项目成热点,实现了单纯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游的转型。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用一站式度假的先进理念,建设国际一流滑雪场、原生态户外运动场、火山雪域温泉、奢华度假酒店群、萨满文化馆和风格清新独特的度假小镇,使我市度假旅游产品成为白山形象品牌。万达度假区目前已完成投资219亿。已有超五星级万达威斯汀、万达柏悦,五星级万达喜来登、万达凯悦,四星级的万达假日、万达公寓假日、三星级假日智选、宜必思、汉拿山温泉等9家酒店及文化中心、大剧院、萨满博物馆、旅游小镇等业态开业迎宾。2012年7月开业以来,度假区内的高星级酒店和区内景区、景点成为旅游者休闲、观光、度假的首选。仅每年“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旅游者近3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万多人次。万达度假区滑雪场自2012年开业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滑雪者百万人次,业绩超过东北地区现有其它所有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量超过6000人。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在2013中国金牌高尔夫度假村和金牌高尔夫地产评选”中荣膺“2013中国金牌高尔夫度假村”。目前,白桦球会和松谷球会正准备新一年度开杆营客。

  核心区旅游项目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在万达长白山度假区项目成功运行的影响下,抚松兴隆农业生态观光园、关东文化产业园、长白山广泽旅游度假区、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锦江木屋村等5个项目陆续开工,总投资达300亿元。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突出生态休闲的主题,与现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良好,特别是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的特色及当地文化习俗相融合,充分体现出长白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独特性。

  (四)宣传促销工作扎实推进,旅游城市形象初步形成。

  一是积极争取将浑江区、临江市、长白县、抚松县纳入CCTV4《远方的家》节目录制并播放,有力提升了我市“神山圣水、天下白山”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二是策划印制《白山旅游指南》。围绕“温泉养生、激扬冰雪、金秋红叶、名品美食、浪漫假期、文化古迹、水上游览、摄影养生”八个板块设计策划,汇集全市最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信息和元素,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为旅游者提供多方位、全视角最实用的白山旅游资讯,让游客在白山真心体会“走遍万水千山,醉美松水白山”。三是组织参加“吉林旅游风云榜”评选活动。全市共34家旅游企事业单位上报吉林旅游风云榜项目13个,包括优秀旅游县区、优秀旅游村镇、十佳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特色主题酒店、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十佳主题旅游线路、最具潜力的自驾游宿营地、旅游商品优秀旅游品牌评定、领军旅行社、明星导游员、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创新奖、诚信旅游购物店、十佳旅游景区等。四是组织参加吉林省旅游大集活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多次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参加了吉林省旅游大集活动。全市60家旅游企业、300余人先后参加了旅游大集活动,我市旅游企业与外阜企业现场签订旅游销售合同额达600余万元,销售旅游商品近200余万元。五是组织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积极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参加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和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旅游新产品、新线路,促进旅游企业和国内大型旅游集团和企业的对接、合作。我市松花石、长白玉、红豆杉、高丽明子制品、黑陶、人参、山珍系列产品获得域内外人士广泛认可和喜爱。

  (五)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确立,旅游服务质量迈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加大了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力度,确定了白山市旅游行业标准化试点单位,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标准化建设工作。二是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星级饭店、旅行社、A级景区服务,完善星级饭店、旅行社及A级景区退出机制。对我市星级饭店、旅行社,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标准、安全管理不达标的星级饭店、旅行社给予限期整改或摘牌处理。三是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在全市重点开展检查旅行社营业网点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行为,全年检查8次,检查旅行社150余家(次)。四是强化旅游执法培训。创造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组织全市旅游执法人员参加了全省旅游执法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五是抓好旅游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监管范围,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制定了《白山市旅游安全暗查暗访制度》和《白山市安全巡视制度》,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六是全面做好旅游投诉工作。在白山市政务网上公布了旅游投诉电话,在景区及旅行社显著位置摆放了旅游投诉监督举报标识牌,建立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制度。


责任编辑:
触碰右侧展开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