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白山市工业经济在疫情影响和转型阵痛的双重压力下砥砺前行,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要同时实现由负转正、转型升级的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9%;6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5.9%,降幅较1—5月收窄2.2个百分点。
一、工业运行情况
分三大门类看,1—6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7%,降幅较1—5月扩大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7.6%,降幅扩大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5.9%,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
分县区看,浑江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4%(其中,区属下降2.5%),江源区下降5.4%,抚松县下降7.6%,靖宇县下降16.9%,长白县下降9.2%,临江市增长9.7%。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9%,中型企业增加值下降18.8%,小型企业增加值下降6.3%,微型企业增加值下降18.5%。
分行业看,累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较大的五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下降17.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6.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4%。
二、工业下行原因分析
(一)医药制造业降幅缓慢收窄,但总体下降仍很明显。一方面由于从2月份开始,全市产值最大的一个的西药品种市场招标价格下调18%以上,产品产量虽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但总体产值仍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中成药生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订单减少,中成药产量同比下降27.6%。
(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降幅呈现扩大趋势。一方面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影响,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全市15万吨以下煤矿安全生产压力巨大,企业设备老化,维修检修周期较长,生产时间缩短。另一方面,经历了2019年煤炭价格高位,今年价格下跌,影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上半年全市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2.8%。
(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月转正,累计降幅收窄。今年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餐饮、旅游市场萎缩,包装饮用水消费受到明显抑制,全市矿泉水行业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夏季到来和国内大部分地区疫情缓解,矿泉水消费迎来了旺季,6月份当月,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5%。
(四)塑料制品业下降35.7%。国内农膜市场上小企业同类产品质量不优但价格低廉,低价竞争挤压域内农膜企业市场份额,导致企业订单减少。矿泉水包装企业受上游企业影响,生产也在同步缩减。上半年塑料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4.7%,其中,农用薄膜下降24.3%。
(五)炼铁行业下降24.1%。全市炼铁企业由于下游企业生产压缩,导致产品滞销,从4月份开始生产大幅减少,5月、6月基本未生产。生铁产量同比下降29.0%。
三、加快工业复苏的建议
(一)细化扶持政策,抓好政策落实,确保政策落实跑在受困企业面前。全面了解复工复产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白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渡过难关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精准分类帮扶。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搭建好兑现通道,让减免税费、增加就业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抓住机遇,结合白山产业优势,鼓励企业抓好技术改造,淘汰煤、林、铁“老三样”落后产能,推动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二)畅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金融机构要持续落实好各级政府对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金融扶持政策,有效发挥金融在市场主体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加大放款力度,降低贷款利率,缩短简化审批流程,要降低中小型企业融资门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通过减少小微企业发展外部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力扶持“新五样”中小企业借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走出疫情困局。
(三)培养现有人才,建立鼓励机制,引进并留住高层次研发人才。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提升渠道,鼓励企业技术人员的自我提升。积极开展全市的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对接工作,为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四)强化部门联动,畅通信息共享,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政府各部门实行行业归口管理负责,相关部门要全面摸排,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定期获取新开业企业名单,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做好达标企业申报入库工作。对于接近但尚未达标的企业要加强跟踪监测和扶持培育力度,实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积极推进企业纳规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