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铁板鱿鱼、臭豆腐挑逗人的食欲,吸引了大批食客。热闹的夜市,是临江市正阳路每晚的常态。这条300余米长的夜市集聚了50余个摊位,周边还有多家饭店和大排档,是当地夜间经济的“金名片”。
为护航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临江市公安局立足县域夜间治安特点,推出夜市警务模式,通过强化巡逻防控、群防群治与法治宣传,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明电话及时挂,可疑短信不要回”“别看这东西花花绿绿像零食,其实是毒品”……夜幕降临,建国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化身法治宣传员,走进夜市,用真实案例、互动问答、普法短视频等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向群众传递法律知识和防范意识。他们还制作了普法二维码,张贴在餐桌和摊位醒目处,扫码即可观看防诈、禁毒等主题短视频。小吃摊主陈师傅说:“以前觉得吵架不算啥,看了视频才知道,严重了可能会违法。”如今遇到顾客争执,他都会主动劝解。
8月18日,一家烧烤店前,两名游客发生口角。正在附近巡逻的正阳路警务站民警迅速上前劝解:“大家吃得开心,别为小事搅了兴致,真动了手,去派出所、去医院,多不值啊!”三言两语,双方火气渐消。“烧烤摊、大排档等夜间场所易发纠纷,尤其在酒后,更容易升级为警情。我们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临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彬表示。
据了解,临江市公安局统筹机关警力下沉一线,与特警、交警、派出所警力叠加,依托正阳路警务站,优化点、线、面防控布局,采取“车巡+步巡”“定点守+流动巡”相结合方式,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除了专业力量,临江公安机关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治理。兴隆边境派出所推动摊位业主协防机制,培训20余名经营业主成为治安信息员,建立起“瞭望哨”。一旦发现物品遗失等情况,他们便第一时间联系民警。8月19日20时许,夜市一家大排档内,一桌食客因上菜问题与服务员发生争吵。摊主老刘赶忙劝阻,并通过协防微信群求助。民警与协防摊位业主不到3分钟就赶到了现场,迅速隔开双方人员,耐心听取诉求并开展调解。经劝解,食客意识到言行过激,服务员也表示将改进沟通方式,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事后,老刘表示:“多亏民警及时赶到快速调解,避免了矛盾升级。”“摊位业主人熟、地熟、情况熟,处在事发第一现场,能及时报告并参与化解小矛盾,打通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兴隆边境派出所所长谭凯说。据统计,6月以来,临江市公安局通过警民联动及时消除酒后冲突苗头23起,化解矛盾纠纷47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