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在咱长白山的老林子住着父子两人。父名李勇,五十多岁,子名泉阳,年方十八,爷俩就靠狩猎、挖药材过活。
一个冬日的午后,泉阳出门溜趟子。走出不远,见到一溜野猪新踩过的脚印,于是,顺着踪迹下起套子来。当他翻过两道山梁,跨过一道沟,走到一个石砬子下边的暖泉子,坐下来喝水,准备歇息一会再往回走的时候,突然听到“嗷嗷”两声兽叫。他从来没听到过这种叫声,是什么野兽叫得这么渗(错字)人呢?泉阳一时好奇,不管不顾地循声走去,来到一片榛树丛中。
榛树是大灌木,长得密密实实的,只见一只着了套儿的斑斓猛虎被榛树枝条缠住了,两只带着套子的前爪血流如注,四蹄乱蹬乱踹,越挣那套子勒得越紧,这场面把泉阳吓住了,冷汗马上从脑门儿上流了下来。
但浓烈的虎腥味提醒泉阳:这只老虎已被套子缠在榛丛中,是伤不到自己的,只等挨到老虎血流尽了,动弹不得的时候动手往家一搬,被不住能当一回武二爷呢。于是,泉阳索性不走了。他蹲到一棵大松树下,将背上的独子猎枪又重新装了一发子弹,加大了药力,防备万一。装好枪,借着月光和雪地映照下的白光,仔细打量,发现这是一只带了崽儿的母虎。
这个发现让泉阳想起父亲多次教导过的狩猎规矩:带崽的不打、幼崽不抓、有毛病的不劫。泉阳生了恻隐之心,按下枪口,钻进树丛,抓了一把草叶子,揉碎了糊在老虎流血的爪子上,又除去老虎爪上的套子,然后一刀一刀地砍着树枝。老虎用蹄子蹬他前胸,踢他小腹,他却一脸的平静。最后,泉阳猛砍一刀,树枝断了,老虎从树枝上落下,摔到了地上。
老虎躺在地上,却没有逃走的意思。它看着泉阳,看着白晃晃的刀子,没有恐惧,没有惊慌,就那么瞪眼儿瞅着,看样子是在听泉阳的吩咐。那意思是:我等你先出招儿。
泉阳收了刀子,后退几步,看着老虎,扬了扬手说:“走吧,走吧,你没事了。”
那只母老虎才站起来,双爪前立,点了点头,一扭身,趔趔歪歪、慢慢腾腾地钻进了密林。
过了些日子, 一天早晨,忽听得地窨子外有只老虎低吼三声。泉阳心里一惊,对父亲说:不好,是不是那个老虎来找事,要吃我呀?父亲很有经验地安慰他:傻孩子,虎是兽中之王,仁义。你没伤虎,虎也不会伤害你,开门瞅瞅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泉阳硬着头皮、麻着胆子走出地窨子。一看,确实是那天遇见的那只老虎。只见那老虎双爪前立地坐在门前,立着的双爪中间还有个一尺来高的虎崽儿在仰头吃奶。
老虎见到泉阳,点了点头,用爪子一拨弄小虎,小虎也是真乖,晃晃荡荡跑到泉阳的脚边。泉阳抱起小虎,缕顺缕顺毛,摩挲摩挲小虎头,觉得小虎胖乎乎的挺可爱,说了声:“好,不错!”不想小虎伸出爪子往他脸上一搭,竟把泉阳的脸给挠出一道血槽儿。大老虎火了,窜过来一爪把小虎打倒在地上,摔得小虎“哇!”了一声。大老虎又向泉阳点了点头,叼起小虎,蹭了蹭泉阳的裤角,扭头朝前走。泉阳不懂虎语,整不明白啥意思,跟着它往前走了两步就不敢迈步了,老虎又返回身来往前顶他的腿,这下泉阳明白了,敢情老虎是想让我跟着它走哇。这就一人二虎大摇大摆地走上山来,一直走石砬子根下那眼泉水边。大老虎放下小老虎,叼着泉阳的裤角把他引到一只长拖拖的大野猪跟前,向泉阳点了点头。
原来大虎领小虎来泉边喝水,顺便给泉阳带来一只大野猪,答谢他的救命之恩。
搁那以后,这眼泉子就成了泉阳和老虎的秘密联络点了。大虎天天带着小虎来喝水,准时准点,天天不落。隔三差五叼些山牲口给泉阳,但从不进他家的地窨子。
这让小泉阳很好奇:老林子里山山有泉眼,处处有河流,在哪喝水不一样,为什么天天大老远的跑到这儿来喝水呢,难不成这眼泉水有啥稀奇?
淘气的小泉阳忙乎了好一阵子,从前山到后山,比对了好几处山泉,证明眼前这汪泉水还真与一般的山泉有些不同:这眼泉水是乳白色的,喝一口犹如奶水般香甜,不仅解渴还耐饥呢。
这个比对结果让泉阳忽然明白:莫不是大虎产子,奶水不够,以水代奶啊?
果然,小虎长大以后,这对老虎母子就再也不来泉边喝水了。
老虎母子不来了,泉阳就把自家搬到泉子边上,搭了个地窨子住了下来。
有到这儿来挖药材的好友曾在周围见到过老虎,那虎从来不吓人,不吼叫,大家都说泉阳有福,连山上的老虎都护着他。
从此,这里的人越聚集越多,形成了村落,人们就给这个地方起名叫“泉阳”,那眼山泉自然就是“泉阳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