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讲矿泉
试论吉林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及其价值
发布时间:2015-11-25 10:59:00  来源:长白山之窗 作者:

  滕继奎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吉林长春  13006l

  摘  要  吉林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从理论上对矿泉水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从矿泉水的资源属性出发,对其价值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矿泉水;机制;规律;价值

  中图分类号:P968  文献标识码:A

  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作为矿产资源中的一个种类,既具有一般矿产资源的共同属性,又具其特殊性。矿泉水资源所特有的流动性和可再生性,以及用途和价值等均有别于其他矿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矿泉水资源的开发速度也逐渐加快。而对矿泉水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对矿泉水自身属性和价值的重新认识,将对推动矿泉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图对吉林省矿泉水资源的规律性问题,尤其是价值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与业内同仁共同讨论。

  1  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机制

  同其他矿产一样,矿泉水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地质作用。定义和概念认为,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揭露,含有一定量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且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这一定义隐含着矿泉水形成机制的三个重要条件,即地质构造条件、含水介质条件和物理条件:同时也决定了矿泉水的矿产资源属性。

  1.1  地质构造条件

  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矿泉水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地质构造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不同期次的地壳运动和周期性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今天的区域构造格局。其中,火山、断裂和盆地的分布决定了我省矿泉水的形成和分布。在矿泉水形成过程中,矿物质的溶解、水源的补给等,均需通过循环来实现。各种地质构造作用,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断裂、裂隙构造,这些断裂裂隙沟通了上部水和深部水的水力联系,形成了元素迁移和水循环的重要通道。而长期的元素迁移、矿物溶解和深循环运动,形成了组分达标的矿水,再经断裂涌出地表或经人工揭露而成为矿泉水。

  推算矿泉水的循环深度均在2000m以下。由于地质构造类型不同,其矿泉水的成因类型也不同。吉林省境内的矿泉水成因类型有三种,即火山活动型、断裂裂隙和沉积盆地型。

  1.2含水介质条件

  含水介质既是矿泉水的储存空间,也是矿泉水中化学成分的物质来源。不同岩性的含水介质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决定了矿泉水中的矿物质、气体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在矿泉水形成过程中,介质中的硅酸盐和微量元素通过溶解、迁移和富集等地球化学作用而进入循环水中,并保持较稳定的化学形态。

  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岩性的岩石,其SiQ的含量(背景值)顺序为:砂岩>花岗岩>变质岩>玄武岩>灰岩。可见,砂岩中的SiQ含量最高。在目前全省已发现的偏硅酸矿泉水中,绝大多数的含水介质为白垩系砂岩。由此可见,含水介质决定了矿泉水的化学成分,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1.3  物理条件

  矿泉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实际上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完成的化学作用过程,而一切化学作用都需要一定的物理条件。温度和压力是矿泉水形成的主要物理条件。经理论计算,矿泉水在深循环过程中,水与围岩的物质交换和水气混合等,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实现。而不同成因类型和不同成份的矿泉水,其形成温度和压力也不同。根据SiQ地热温标公式计算,水中SiQ的含量为25mg/L时,其形成温度为72'C,Si02含量为80mg/L时,形成温度达到124'C。断裂裂隙型矿泉水的地下热液密度q为2.6~2.9HFU,而火山活动型则为3.48HFU以上。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矿泉水,在高压作用下,沿深大断裂上移,在接近地表时温度降低、压力释放,形成常温或低温矿泉水。

  2  天然矿泉水的分布规律

  吉林省可谓矿泉水资源大省,各类矿泉水广泛分布。据最新资料统计,全省已发现并通过技术鉴定的矿泉水达270余处,总允许开采量15X10‘m3/d以上。受其形成条件的控制,这些矿泉水呈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依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及热源等影响因素,全省可划分为6个矿泉水带,即:

  (1)长白山火山活动型矿泉水带。包括安图、抚松、靖宇等县(市)。由于挽进期火山作用,区内形成大面积玄武岩盖层,与下伏古老的变质岩、结晶灰岩构成玄武岩台地。该区矿泉水以矿化度、水温、游离CCh及特征元素含量较高为特征。

  (2)敦密断裂裂隙型矿泉水带。位于辉南、磐石、桦甸、蚊河、敦化等县(市)的敦密深大活动断裂带上。矿泉水多呈低矿化、弱碱性等水化学特征。部分矿泉水中放射性氡元素含量较高,如蛟河尖山矿泉水氡含量达55.25~100.26EM。

  (3)伊舒断裂裂隙型矿泉水带。包括伊通、双阳、九台、舒兰等地。矿泉水沿伊舒断裂带两侧分布。多为锶及偏硅酸矿泉水,且含量较高。

  (4)中部高平原沉积盆地型矿泉水带。主要受四平一长春深大隐伏活动断裂的控制,包括四平、公主岭、农安、长春、德惠、榆树等地。矿泉水分布集中,产地达数十处,含水层埋藏较深,多以人工揭露形式被发现。

  (5)山间断陷盆地型矿泉水带。系指分布在东部山区的延吉、和龙、珲春,汪清等山间盆地的矿泉水。多以低水温、低矿化为特征。

  (6)洮白断裂裂隙型矿泉水带。既西北大兴安岭东缘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包括洮南、镇赉等地。该区范围相对较小,且已发现的矿泉水产地为数不多。

  3  天然矿泉水资源价值

  矿泉水作为一种矿产资源,经开采加工后成为矿泉水产品,在市场销售后形成经济效益,从而产生经济价值,这仅仅是对矿泉水的一般认识。笔者认为,矿泉水资源价值不仅仅指经济价值,还应包括它的社会价值和保健价值。

  3.1  经济价值

  矿泉水在市场上属于短线消费型饮品,其市场需求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矿泉水产业起步较晚,增长缓慢。9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把矿泉水认为是高档宾馆、酒店中消费的奢侈型饮品,矿泉水的需求量受到限制,其经济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时至今日,矿泉水已成为大众饮品,产业化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全国矿泉水生产的年增长率已达到10%,其经济价值越来越显著,矿泉水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一些矿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靖宇县,已把矿泉水的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资源优势明显地转为经济优势。

  此外,由于矿泉水具有流动性和可再生性,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可实现持续开发利用。按当前市场平均价格估算,目前全省已发现的矿泉水资源,其潜在经济价值可达266亿元。

  3.2  社会价值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加剧,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关注已近于对石油的关注,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矿泉水资源不同于其他矿产资源,也区别于一般水资源,它的重要特征是天然、深循环和无污染,对人的饮用需求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有人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水的问题将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而人们要寻求饮水安全必首选天然矿泉水,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显而易见。此外,根据发达国家矿泉水消费量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矿泉水消费量的增大,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矿泉水产量仅为数十万t,而2000年达到了近300万t。我省作为矿泉水资源大省,其丰富的资源为矿泉水的社会需求提供了生产基地,这既是经济价值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3.3  保健价值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矿泉水的保健作用各有建树,其主要观点多集中在矿泉水有益元素(组分)对人体的补充而起到的保健作用,这一观点目前已基本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长期饮用当地天然矿泉水而形成的“健康岛”、“长寿村”、“无病屯”的实例已有报道,表明长期饮用矿泉水而产生的保健作用是有事实根据的。而另一方面的事实则可能被忽略,矿泉水的勘查、鉴定乃至开发生产均有严格的规定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以保证其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和天然性,比起其他任何人工添加或减少化学成份的人口产品更具安全性。从饮用的角度讲.矿泉水既可满足人体对水的需求,又能实现对矿物质的补充,这一点是纯净水或其他任何饮用水所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