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乡愁 留住岁月
——走进长白山下满族木屋村
来源: 长白山日报 2017-06-27 09:53 (责任编辑:丁莲洁)
汽车在山道上疾驰着,两边葱郁的树林慢慢向后移去,蓦地,眼前一亮,一个原始的木屋村落映入眼帘:木墙、木瓦、木门窗、木烟囱,泥墙上悬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玉米,一只老狗慵懒地卧在木屋的门前,百无聊赖地望着远方……
这里就是保存下来的长白山下最后的木屋村——抚松锦江满族木屋村。这个被称之为长白山王冠上的一颗宝珠的村落,如今,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
锦江木屋村坐落于抚松县漫江镇,村落海拔700米左右,地势南低北高,背靠孤顶子山,面对锦江和头道松花江,背风朝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居住。村落为长白山区的茂密森林所围绕,野生动植物繁多。
村里延用至今的木屋,是东北林区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又称“木刻楞”,是由长白山区的原木削去树枝和树根,取中间一段树身,略施斧砍、锛削,然后一层一层摞起来,外面和原木间的缝隙用当地的黄黏土抹平作为墙身,即防风又美观,再取长而粗壮的原木做房梁,细原木做檩条,敷以茅草,茅草上再铺上木瓦,一座风格粗犷、朴实的房屋就建成了。由于这种房屋全部是由原木制成,因此很多房屋的构件经过雨雪侵蚀、风吹日晒,逐渐就产生了腐朽和老化,当地村民在每年的五六月份,也就是雨季没到的季节,要对腐朽的建筑构件进行更换,把墙体上的泥皮刮下来,换上新鲜的黏土,然后更换木瓦,也叫串瓦,把向阳坡的瓦片和背阴坡的瓦片进行对换,以增加木瓦的使用寿命。
据了解,锦江木屋村由1677年清朝留守满族人居住开始,至今已340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派人探寻祭拜长白山之路,在寻山结束回京时,留下部分兵丁在此居住、建村、设营,等待康熙前来祭祖。但由于当时葛尔丹叛乱,加之北方沙俄进犯等原因,到康熙去世,也没上到长白山,而留下的人就定居在此。
锦江木屋村目前已经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白山满族木屋建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3月国际木文化研讨会在抚松举行;2012年11月大型纪录片《东北抗联》在木屋村摄制完成;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7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财政支持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9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国家新闻办作为国礼片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参专题》在木屋村摄制完成。
近年来,我市在保护修缮木屋的前提下,将其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一栋栋散发着乡愁的木屋,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据当地的村民介绍,如今每栋木屋价格不菲,村民也因为游客的增多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