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七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协调推进“四化”融合发展,深化各领域配套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努力打造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打造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要大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挺起白山经济发展的脊梁。作为资源型城市,煤、林、铁曾是白山长期引以自豪的“吉祥三宝”,也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受保护生态环境、产业政策调整和新型业态冲击等影响,煤、林、铁等传统产业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下,一直在低端市场徘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煤、林、铁等“老三样”必须着力扶优、劣汰、改造、提升。采取积极政策,引导企业借助科技力量,加大技改投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传统产业“生出新枝、焕发活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五朵金花”竞相开放的新格局。我市是全国首个全幅员森林旅游区、全国第二大森林生态功能区,是东北亚地区绿色屏障和生态“绿肺”;白山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东北地区资源最为密集的“黄金地段”,其中硅藻土、炼镁用白云石、矿泉水等是世界级资源。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矿产新材料产业、科学高效发展矿泉水产业、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提升壮大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些产业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抓住实施“找矿突破”战略机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联大靠强,与行业产业内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大企业的科技力量、雄厚资本和销售渠道,做好深度开发这篇大文章,使一流的资源成为一流的产品,产生一流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白山的产业低就低在科技上,差就差在市场竞争力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要开动脑筋,采用多种办法,运用多种手段,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为企业和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矿泉水开发要上下一盘棋,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像爱惜我们的生命那样爱惜保护区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实现永续利用。要打破各种瓶颈制约,打响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品牌,真正实现打造“绿色银行”的梦想。长白山资源丰富,是传统中药材的宝库,为发展医药产业提供了强劲支撑。要培育现代医药产业,构建以天然药、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为主体的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长白山北药生产研发基地。并充分利用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养老、休闲等健康产业。旅游产业要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功能,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打造两小时旅游圈,使白山成为大长白山区域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新模式,发展社区、家政、养老等新业态。
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不动摇,振奋精神不懈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加快产业培育和调整步伐,为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