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白山市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白山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了节能目标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了严格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了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制度保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转换率,从根本上降低能源的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高载能产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加大电机系统改造、能源系统优化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重点工程推广力度;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有效开展节能监察、能源平衡测试和节能审计,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在全社会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依法管理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白山市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节能意识。通过加强对国家节能降耗相关政策法规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增强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意识,增强了企业节能降耗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发挥政府节能监管作用,规范企业用能行为。通过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万家企业年度考核、开展能耗限额和淘汰设备的专项监察、定期开展企业“对标”活动等,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等活动,政府节能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节能监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效地发挥了依法监管的部门职能作用,企业用能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我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组织实施了一批省以上重点节能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白山华信供热有限公司燃煤锅炉节能改造等23项节能重点工程分别得到了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生态省资金支持,项目总投资69993万元,共争取省以上资金7162万元。在政府推动下,政策和资金对用能企业引导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向节能改造要效益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完成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任务,培育了以新型建材为重点的规模化静脉产业体系,开展了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制度保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完善了以资源型行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以特色产业为载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以“绿色概念”为导向的循环型社会体系。通过建设以“绿色概念”为导向的循环型社会体系,逐步提高了城市生态文明水平。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督管理,全市着力开展污染综合整治,严格落实规划要求对重金属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积极开展了饮食业、洗浴业、噪声、扬尘污染整治和分散小锅炉撤并网,深入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对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减排重点行业、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业、危险废物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建立了台账。加强对地表水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预警,密切监控水质情况,确保了水质安全。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发电机组脱硝、供暖锅炉脱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审核等重点减排项目,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推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出界断面水质考核,加快推进重点流域规划项目建设。此外,我市还开展了以矿区恢复与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先后组织了20余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矿山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对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国家新增投资计划的一批污水处理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