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果园村位于鸭绿江上游,直通长白山天池的边防旅游公路沿村南经过,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全村85户,261口人。其中朝鲜族68户,占总户数的80%,朝鲜族人口192人,占总人口的73.5%。2009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爱民固边模范村、全国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族优秀建筑朝鲜族建筑文化示范村、吉林省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白山市文明景区等荣誉称号。
一、抓好经济,促进发展,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为构建文明景区提供有力保障。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朝鲜族民俗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供多项便利条件,组织全村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发展形成了果树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民俗旅游服务、劳务输出、边境贸易等多项产业,为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二、心系群众,多办实事
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为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新农合及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100%、60%,已有37名老年农民自2010年10月份起开始领取每月55元的养老金。为21名特殊困难的村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并组织村民互助小组,为孤寡、留守老人及特困群众解决日常生活的困难。为全村农民办理“惠农卡”,实现种粮补贴等国家惠农资金的直接到户。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
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5年对全村进行了整体改造,新建86栋富有浓郁朝鲜族古典特色的民居、民俗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高丽馆、康雅居、丽江三大酒店和47户家庭旅馆,为旅游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墙、演艺广场、民族体育运动场、停车场以及和睦石、喜鹊桥、阿里郎、祈福亭、斗笠亭、奇石园、巨矢城、稻香居、牌楼、鸭绿江漂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和项目,为游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和娱乐条件。完善了便捷顺畅的供排水系统,可使用室内冲水式厕所;硬化了村内街道,两侧种植花草树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增添了现代生活气息;落实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落实“以电代燃”政策,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更促进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变。
四、积极挖掘传承朝鲜族民族、民间、传统的文化
组织成立果园村旅游公司,创编并表演了四物乐、农乐舞、手碟舞、水瓢舞、扇子舞、洞箫合奏、溪琴合奏、朝鲜族唢呐合奏等多项保留节目,既弘扬了朝鲜族民族、民间艺术,又为旅游提高了档次、增加了内容。压制冷面、打制大糕、制作辣酱、盐渍辣白菜、烹煮狗肉等,既展示了朝鲜族传统的饮食制作工艺,又使游客食欲大增。成立了婚庆协会,根据游客需要,提供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使慕名而来的游客能够享受到朝鲜族最高礼遇,那宏大的场面、隆重的仪式、动人的氛围、醉人的佳肴会使人置身于梦中的世外桃源。
五、完善规章,创新载体,民主管理
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结合家庭旅馆建设,制定了《家庭旅游服务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家庭旅游服务星级评定标准》等八项制度和措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平安家庭”“好媳妇”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反邪教、爱边守边等活动。
展望未来,果园村二期开发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民族特色的旅游强村将以她独有的魅力和姿色,尽展新农村建设风采,如绚丽的奇葩绽放在祖国的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