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马鹿沟镇西北部沿岗一带,有一个附有蓬勃发展气息的美丽村落——太阳村。南川太阳村面积30.6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00公顷、草地面积65公顷、耕地面积36.47公顷。太阳村把创建最美乡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说到太阳村,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获得市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担任17年村书记以来,她用肩膀扛起乡亲摆脱困境的期望,用真心赢得群众对他的拥戴,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建新村、谋项目、办企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强村富民道路。
太阳村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就业。她决定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鼓励村民们一起发展人参产业。在许多村民面临缺少资金、参地面积、技术、销售等困难时,姜淑清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在各方面给村民以帮扶。村民没有参籽、参栽子,她就低价卖、赊,甚至送;技术有困难,她就自费聘请专家为大家服务。其中王继林、王善秀等许多村民在她的扶持下,都发展人参3500丈以上,2010年纯收入都在三十万元以上,姜淑清年纯收入超过五十万元。在她的扶持下,现在全村67户种植人参,占总户数的87%。拥有人参绿色面积约13万丈,2010年起货面积近5万丈,水参产量120多万斤。由于人参价格回升,产值达2千余万元,纯利润近千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2.7万元。2008年,姜淑清组织村民成立了低农残人参专业合作社,对全社人参实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0年,又投资160多万元,建起了现代化人参加工厂,当年加工人参25吨,创利润150余万元。吸收60多名村民参加人参加工,支付村民工资20多万元。不但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
为使村民致富有后续项目,姜淑清在鼓励村民发展人参的同时,根据太阳村属高寒山区,无霜期短,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但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实际,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2010年,姜淑清自筹资金15万元,引进优质马铃薯种55吨,发到村民手中,签订秋后产品回收及偿还种款合同,支付了近4万元定金。不仅解决了村民春季买种子的资金困难,而且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今年春,她以每公斤1元的低价,赊出种子10万斤,并以每公斤1元钱的高价回收产品。签订单的种植户,可按不同面积,最高领取2000元定金。由于种子价格优惠,产品收购价格较高,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全村100%的农户种植了马铃薯,总面积100多公顷。为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创出高寒山区优质马铃薯品牌,姜淑清组织村民成立了光源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投资32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股份制加工厂,她个人占87.5%的股份。去年加工马铃薯80余万斤,产优质粉条10多万斤,创利润30余万元,给村集体上缴利润10万元。最近,太阳村的粉条通过了国家有机粉条认证、QS认证、地理标识认证。姜淑清每年雇佣20多名村民在自己的企业劳动,7个月的劳动时间,每个村民都有1.5万元左右收入。如今的太阳村每人都有1个以上致富项目,9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党员都能掌握1项以上致富技能、拥有1个以上创业项目,90%以上致富的农民党员都能采取不同形式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太阳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好支部”、“经济强村”,在建制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活动中,已连续两年被评为标兵村。
同期声:太阳村村书记 姜淑清
2005年姜淑清曾个人出资3万元,维修了村民外出必经的5公里土路。2010年,姜淑清积极争取到县交通部门的扶持,修筑了一条长8公里,宽3.5业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村里暂时没有修路需要村自筹的30余万元资金,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她就自己想方设法个人垫付。她还筹措资金在村中心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购置安装了建设设施;全面修缮了村文化室,配备了2000多册书籍和300张科技光碟。向县水利部门争取国家专项投资50万元,改造自来水工程,新建高位蓄水池1座,铺设了引水管道3000多米,让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
太阳村围绕“绿、亮、净”的目标,加大村庄绿化整治力度。按照“卫生搞干净、物品放整齐、污水不乱流”的要求,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建成垃圾回收处、无公害卫生厕所,设置垃圾箱,配套垃圾车。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村民们不约而同的来到村活动室,在这里他们聊天、谈心、下棋、观看娱乐节目,既能够相互交流生产经验,还可以缓解疲劳,邻里之间的感情进一步的加深。村里还成立了文艺演出队,秧歌队等,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开展多种文艺表演,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