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参政议政是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五年来,白山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妇联组织主动作为,妇女参政议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妇女参政议政人数、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妇女参政议政覆盖面三个方面的增量。
第一个增量:基层一线妇女参政议政人数增加。紧紧抓住吉林省第十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契机,积极推动农村女性进村“三委”。一是及早介入、积极争取政策。将市、县、乡三级妇联组织列为各级村民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村民换届选举工作;将“至少确保一名女性进村民委员会”目标写入全市换届选举文件中,为女性进村“三委”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村级宣传阵地等宣传农村妇女参选条件、政策,鼓励优秀妇女参选;县妇联逐个走访乡镇党委书记,择优推荐“两委”正职女候选人,乡镇妇联干部逐村走访,面对面宣传引导,在全市形成了妇女积极参选的深厚氛围。三是注重培训,着力提高素质。培训基层妇联干部,使其熟练掌握推动女性进“三委”工作方法;培训村妇代会主任,进行选前综合辅导,提升村妇代会主任参选能力;培训参选骨干,组织有能力参选的优秀妇女,开展以“我参与、我争当、我发展、我提高”为主题的竞选演讲大赛。2016年换届后,白山市502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换届共选出女委员610名,占委员总数的34.78%;村党组织换届共选出女委员274名,占委员总数的19.42%。同时,在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村妇代会改建村妇联改革任务中,共有391名优秀女性当选乡镇(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1836名优秀女性当选乡镇(街道)妇联执委;7918名农村妇女当选村妇联执委。新当选的妇联兼职副主席、执委,在积极参与妇女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中贡献力量,在不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中出谋献策,积极参政议政。
第二个增量:基层妇女干部参政能力增强。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将更多的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女干部推选到重要岗位发挥作用,女性正职干部比例逐年递增,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一是高度重视,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市委要求各级党委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市委每次在调整干部时,都有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女干部。市委每年都专门听取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市委领导也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二是源头保障,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制度。制定《白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白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妇女能平等的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政治保障;为妇女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确保女性不受歧视,在公务员录用、干部选拔任用中,同等条件下,通过预留女性职位等办法,使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好的妇女进入到干部队伍中来。三是培养锻炼,提升妇女干部整体素质。根据干部队伍的不同需求、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突出培训重点。在每年组织大规模、定期的女干部培训的同时,做好女领导干部的岗位培训、女后备干部的基础性培训、近期能提拔女干部的上岗前培训。同时,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女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她们适应各类环境的能力,增强在实践中的本领,并实行下基层挂职锻炼,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轮岗交流锻炼,提高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五年来,县(处)级干部中女干部比例20.65%,县处级正职中女干部比例16.03%;2016年村级换届选举中,有38名妇女当选村委会正职,占村总数的7.57%,较上届提升1.57%;有45名妇女当选村党支部正职,占村总数的8.96%,较上届提升1.96%;2014年社区换届中,95%以上的社区主任为女性。
第三个增量:妇女参政议政覆盖面扩大。白山市第七次党代会中,党代表总数是412人,其中:女党代表111人,占党代表总数的26.94%,较上届高出2个百分点;参加吉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白山代表团党代表总数34人,其中:女党代表13人,占党代表总数的38.24%;白山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中,代表总数为271人,其中:女代表68人,占代表总数的25%,较上届高出2个百分点;白山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委员总数为281人,其中:女委员95人,占委员总数的33.81%,较上届高出18个百分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覆盖白山市各级、各个界别的优秀妇女代表,她们通过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建规的讨论,递交各类关注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提案,从各个层面维护妇女儿童利益,为妇女儿童生存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