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 特色农业发展专题 >> 产业强农

让“长白山人参”品牌走向世界——白山市“长白山人参”品牌塑造工作思路

2017-03-24来源:白山市农委

  一、“长白山人参”品牌建设情况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人参产业振兴,白山市深入实施了人参品牌战略,全市积极从人参核心产区实际出发,不断加快品牌的整合步伐,合力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并通过高品质定位和推介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目前,我市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累计达到10户企业、47种产品,分别占全省数量的48%和51%。全市有8个人参产品获得吉林省著名商标,14个人参产品被评为吉林名牌,28个人参产品获得绿色、有机产品标识认证,靖宇林下参、西洋参被列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人参产品,被吉林省确定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达到15个,初步形成了人参品牌的集群优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企业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的积极性。 

  全市各地坚持把建设“长白山人参”品牌作为提升人参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的重大意义,引导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有力推动了加盟工作的开展。今年,全市共组织15家企业、76个产品进行了申报。

  二是认真组织,扎实做好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基础性工作。 

  市、县两级按照申报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人参生产企业开展培训,全面加强申报指导工作,完善申报资料和相关材料,及时帮助解决申报中的难点问题,并对申报企业、产品严格把关核实。同时,积极与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管理委员衔接沟通,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品积极进行推介,帮助企业顺利进行申报。

  三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申报“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培育。 

  充分依托我市人参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合作,强化对人参医药、保健品、食品的研制和开发,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自主研发,不断提高人参的深度开发能力,夯实“长白山人参”品牌建设的基础。目前,我市研发生产的人参滴丸、鲜参茶、人参清咽糖等精深加工产品,都顺利加盟了“长白山人参”品牌。同时,积极开展“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申报工作。根据省相关文件精神,开展“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工作。通过实地踏查、收集、筛选,宏久和善堂人参有限公司等10家人参种植生产企业及合作组织,申报“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合计人参面积181.7万平方米。对所有申报基地进行土壤和人参取样,GPS定位测量认证面积。已经专家实地检查,正待审核通过。建立“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制度,从生产源头上确保“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质量,引导实行优质优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白山区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上起步较晚,在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行业协会的约束,产品缺少行业标准。 

  目前白山市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协会,因此也缺乏具有约束力的行业标准。白山地区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仍不够成熟,在生产、加工各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生产工艺也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种产品的色泽、质地相差悬殊。甚至个别商户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糖水、硫磺等提升产品的外观,严重损害了人参产品的品质和声誉。行业协会和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影响了白山人参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严重影响了白山人参产品的品牌形象。

  二是缺少典型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目前,全市多数大中型骨干龙头企业原始积累历程短、自有资金少、经营规模小、承受风险能力弱。白山人参产业集群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典型龙头企业,全市人参加工企业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规模效应。应进一步加大人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力度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引进力度,实现多元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打造白山市人参产业集群。

  三是缺少与农户的长期合作,很难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品质。 

  白山市的很多参农仍坚持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选种、种植等环节尚未实现规范化,导致很多人参都存在农药残留或重金属成分超标,不但影响了农户的收益,也直接影响了人参加工、销售企业的产品质量。农户是整个集群体系运营的起点,它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后续各环节的附加价值和最终产品的品牌价值,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人参的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均应着力强化与农户的长期合作,通过签署长期采购协议、规定种植规范要求、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提高人参原材料的品质,以此为基础打造高质量的人参品牌。

  四是缺少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新产品开发远远不够。 

  当前白山地区的人参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满足人参加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需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由于企业更了解市场也具有更充足的资金,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专业研究人员深入企业了解研发需求、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人参生产加工企业为科研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科研经费,进而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实现双赢。

  三、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塑造长白山人参品牌 

  在白山市人参产业集群发展中,应继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人参小、散、乱品牌的整合步伐,组织动员参业企业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努力用“长白山人参”品牌树立白山人参良好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1、积极整合人参品牌。动员市内企业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力争全市有资格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的企业都实现加盟。加强企业间合作,促进专属地理品牌的形成。白山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专属地理品牌,只存在独立的企业品牌。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由多个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强势地域品牌,不但可以实现企业间的利益共享,建立一个专属于人参产品的地理品牌对提升品牌形象而言更为有利提升集群的整体形象。

  2、全力做好人参名牌产品的培育。严格产品标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树立长白山人参的良好品牌形象。努力打造行业新标准,树立高品质的品牌形象。目前白山的人参加工企业数量已达到232家,由于尚未形成地域内的行业协会,较为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出台,出产的人参产品质量差异较大,良莠不齐。因此只有及时确立较高水平的企业标准,才有可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树立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奠定基础。

  3、重视人参文化宣传,增强品牌文化内涵。开发一批具有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大力宣传人参产品和人参知识,扩大长白山人参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由于人参文化的内涵在国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造成了许多消费者仍存在消费误区,另一方面对人参的价值也普遍认识不足。因此,必须进一步挖掘人参文化,并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人参文化的传播,不但可以深化消费者对人参功能价值的了解,更能促进消费者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可。精心培育和宣传长白山人参文化,收集整理长白山人参栽培历史、人参文化、人参由山参到园参演变历史等大量文献资料,深入挖掘人参的文化底蕴,丰富人参产业的文化内涵,展示和弘扬中国人参文化。

  4、坚持科技性和商业性相结合,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目前白山人参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初级加工,而价值贡献率更高的深加工产品研发和营销环节却仍比较薄弱,因此价值链优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营销和研发能力。目前市场对含有人参成分的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系列产品需求热情较高,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迅速推向市场离不开双方的紧密合作。具体而言,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产品类型,使人参系列制品食用更方便,功能诉求的差异化特征更明显。

  5、进行价值链优化,增加品牌附加价值。价值链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价值贡献率较高的环节,将主要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此,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环节的价值贡献能力。例如,可借鉴海珍品推出即食产品的方式,推出即食型的人参保健品、零食、饮料等,并根据年龄结构、性别、体质特征等进行市场细分,推出差异化的产品类别,方便各群体消费者随时随地食用。当消费者不再把人参当作一种不知如何食用的中药材,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随意选择的日常食品,不但在选择时、食用时获得了更大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对这种人参产品品牌获得了特别的好感,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而为品牌增强了更高的附加价值。

  6、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全产业链提高产品品质 

  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关键在于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全产业链的监管力度。在种植环节,一是要选用优良品种,二是要标准化种植,确保原料参的高品质;在粗加工环节,一是要杜绝糖煮、硫磺熏蒸等现象,二是要不断改进初级产品的机器设备、加工工艺,保证初级产品的质量;在精深加工环节,重点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服务力度,提高人参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确保做到用一流的原料,通过一流的加工工艺,生产出一流的产品,通过一流的售后服务和品牌宣传,获得的一流的价格和市场占有率。

责任编辑:姜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