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畜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全市农村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农业生产情况
2016年白山市农业总产值达116亿元,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726元,增长7%。
(一)种植业结构情况。深入实施“81325”工程,加快特色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建设,引导种植业结构向人参、中药材、经济作物方向调整。2016年,全市调整特色种植面积4万亩。粮、经、菜比例由2015年的7:2:1调整到2016年的6:3:1。全市中药材面积达30万亩,林蛙放养面积达200万亩,食用菌面积达2850万平方米,蔬菜产量23.7万吨,全市特产业产值实现125亿元,同比增长8%。
(二)人参产业发展情况。全市人参(西洋参)留存面积达2450万平方米,林下参面积达58万亩,非林地栽参面积达650万平方米,人参产量1.68万吨。2016年,全市人参产业总产值达260亿元,同比增长11%。
(三)畜牧业发展情况。全市生猪饲养量达43万头,肉牛饲养量达20万头,羊饲养量达15万只,家禽饲养量达300万只,肉、蛋产量分别达4万吨、2万吨。2016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8.7亿元,增长14.3%。
(四)农产品加工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52户,市级龙头企业165户,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50户。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253亿元,增长10%。
(五)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截止目前,我市休闲旅游经营主体个数达566家,其中农家乐361家,休闲农(山)庄126家,农业观光采摘园74户,民俗村5个。资产总额达9.4亿元,经营面积达5.4万亩,带动农民就业人数4209人,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38亿元)。
根据当前情况,白山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白山市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全市确立了以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白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通过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休闲农业、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举措,预计从2018年开始,白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将出现跨越式增长,力争到2020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突出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落实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实施“退粮进特”战略。全市计划调整特色农业种植面积8万亩,目前已落实10.4万亩,力争全年实现调整面积12万亩,占在册土地面积的10%以上。全市特色产业产值力争实现140亿元,同比增长12%。
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制定白山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突出抓好人参、林蛙、食用菌、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北药基地建设,引导发展林下参、耕地栽参,加快畜牧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
启动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四年行动计划。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带动、开展双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脱贫攻坚,靖宇县脱贫摘帽力争年底前得到省里验收。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沿江环山等优势区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整合现有涉农资金,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政策性保险、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引导扶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