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林蛙是长白山珍贵的经济动物,具有分布广、品质好、保健和医用价值高的特点,在白山六个县(市、区)都有分布,封沟养殖林蛙资源十分丰富。1996年,白山市浑江区被国家评为“中国林蛙之乡”,经过多年发展和“林蛙之乡”的带动,2016年白山市林蛙放养面积达到220万亩,林蛙贮量达到18亿只,年捕成蛙1.2亿只,林蛙油产量20吨。全市具备林蛙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的有白山永利药业、三宝堂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同仁堂参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主要产品为礼品林蛙油、林蛙油软胶囊、林蛙油滴丸、林蛙即食汤料、林蛙生物抗菌剂5种。2016年,全市林蛙业总产值实现3.5亿元。
制定发展规划
科学制定全市林蛙养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模式,确定资源培育计划、产品研发计划、市场开发计划以及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林蛙产业的优惠政策,把林蛙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特色支柱产业来培育。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适当减免林地使用费等相关费用,待养蛙户获得明显经济效益以后再行征收;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林地承包年限,合理制定“三池一房”的建设方案,创造良好的养殖条件, 使养蛙户有充足的利润空间,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经营较好的养殖大户,可以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鼓励发展。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积极争取林蛙产业项目,设立林蛙产业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等等,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林蛙产业。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做好对林蛙产业的经营指导,技术推广等工作。使从业人员学到先进的养殖技术,掌握防治林蛙病虫害的技术要领,在原有科技宣传和专题讲座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实施体验式培训,组织一些养殖大户到林蛙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切身体会,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和管理理念,用以指导实践,提高养殖水平,逐步加大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场比例。
加强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三宝堂公司、北京同仁堂吉林公司、永利药业等企业的科研、技术和加工优势,筛选、包装、运作一批大项目,并尽快建设投产,发展壮大林蛙食品、营养保健和医药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林蛙油系列产品精深加工,走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产业链条拉长和效益最大化。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计划、有目标的引进外地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外力支撑,努力形成“企业+基地+养蛙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三是搞好产品精深加工。 加强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共同研究长白山林蛙应用基础理论,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研制各种林蛙系列产品,促进林蛙产业由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变,按照食、补、药并举的原则,加大对林蛙油营养成份和骨、脑、皮、油综合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加强林蛙养殖经营活动的组织建设。建立行业协会,协调生产经营,强化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宣传,增加市场份额,尽快在国际国内市场树立起长白山林蛙正宗、优质、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使林蛙产品尽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