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道沟镇望天鹅新村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脚下,长白县中部,全村80户,249人。其中外来居民12户,外来人口61人;耕地面积450亩,人均耕地2.1亩,林地面积160公顷,人均林地面积11.5亩。
望天鹅新村依托望天鹅风景区,着力打造“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天鹅山下第一村”,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原十五道沟村进行整体搬迁,后改名为望天鹅新村。望天鹅新村于2007年6月17日开工建设,2008年9月15日竣工。2011年为确定为省级旅游名村,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名村。
望天鹅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吉林省最佳旅游区,是集观光、度假、科考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望天鹅新村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望天鹅新村生活污水污染,新村位于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目前村内住户已经安装了室内卫生厕所,但由于目前的地下排水系统没有建成,造成生活污水满地流,对十五道沟河造成一定污染。
(二)村内饮用水源地有一处,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完善,有时会有牲畜进入水源地,水源地很容易被牲畜践踏,粪便也会污染水质,这就给村民饮用水安全带来较大威胁。
(三)村民日常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随意堆放在街道路口,冬季由于气温低垃圾冻结成堆现象就会增多,也很难清理,到了第二年春季化冻时,垃圾和雪水就会到处可见,严重污染村民的生活环境,目前有极少垃圾处理网点,还需要增建垃圾网点,购置垃圾收集手推车、清运车、小型铲车或挖掘机及时处理垃圾。
以项目建设推进生态村建设
今年以来主要实施了以下项目: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水源防护栏。在每处水源四周畜禽易通过的地方设置高2米防护栏,防止畜禽进入水源地活动;并在饮用水源地修建管护房一座。二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以建立垃圾收集网点为主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同时购置多个垃圾收集车。三是实施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治理。统一安装地下排水管道,并设置污水沉淀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进一步搞好村内绿化、亮化工作。目前基本达到条条街道树成行,片片空地有绿草,晚上灯光灿烂,让游客在这里有一种舒适的感觉,2008年以来,望天鹅新村共投入40万元,实施绿化面积达到32000平方米,植树4000株。五是进一步搞好村内环境卫生工作。村内设有专门卫生员负责打扫卫生,始终让大街小巷及公共场所保持干净卫生,让游客看得舒心。六是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加绿色和有机产品。
围绕城镇化水平,望天鹅新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开发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一是成立望天鹅家庭旅店,以每户为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形式,让全体村民行动起来,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新开家庭旅馆40户,达到50%的农户,仅家庭旅馆可容纳280人同时入住。二是紧紧围绕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2008年以来发展木耳种植8户,每户年种植木耳2万棒,种植篮莓种植1户,20亩,发展蜜蜂养殖12户,养蜂2000箱,年产蜂蜜250000斤,冷水鱼养殖1户,养殖水面10亩。三是围绕旅游开发,改善旅游环境,充分利用望天鹅新村周边自然条件,科学开发旅游景点,在十五道沟河上,新开发漂流路线3千米,修建水上乐园1座。
2012年,望天鹅新村经济总产值为1650万元,比新村建成前的910万元增加740万元,增长81%;农业总产值为720万元,比新村建成前的630万元增加90万元,增长12%;旅游服务业总产值为930万元,比新村建成前的280万元增加650万元,增长232%;农民人均收入为7500元,比新村建成前的4100元增加3400元,增长82%;村集体收入为12万元,由于房租每年增长,再有五年将达到20万元。新村建成前没有村集体收入。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2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4.6平方米。
2、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新村占地面积80040平方米,建筑面积9025平方米。民居42栋80户,汉族民居60户,每户88平方米,朝鲜族民居8户,每户91平方米,朝鲜族商业用户12户,每户103平方米。公共建筑890平方米,含村部、村史馆、图书馆等;村内道路硬化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有线电视、自来水安装率达到100%,2012年建成了一处公共厕所和一座凉亭,实施了村内绿化。
3、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民素质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断扩大。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人次达到85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农民参合人数达到163人,87%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初步建立,现有低保户489户626人,五保户36户,30%的农民参加了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村内所有老人都得到了妥善照顾和安置。每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个;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