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白山,绿意葱茏。山林之间,雀鸟鸣唱;江河湖畔,微风习习。各大景区里,游人如织;遍布城乡的农家乐、民宿里,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感受别具特色的关东文化。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正在生动地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是地球同一纬度自然生态保护最完好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市依托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等优势资源,不断加大旅游节点开发和基础建设力度,规划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山水画卷·生态白山”全域旅游品牌,加快构建“两核两带六城(市区集散核、抚松集聚核;鸭绿江旅游风光带、松花江旅游观光带;六个县市区)”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大市、冰雪旅游强市、避暑养生名市、边境旅游示范市和长白山核心区域旅游目的地。
山水画卷,生态白山
从巍峨高耸的东北亚第一高峰,到奔流不息的三江之水;从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到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从绿意盎然的夏天,到白雪皑皑的冬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我市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避暑胜地,生态环境优良。作为全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我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1%,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是国际公认的地球同一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物种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种基因库。夏季平均气温22摄氏度,舒适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品质最好,冰雪资源富集。我市地处北纬42度冰雪黄金纬度带、长达6个月的雪期、平均1米以上的积雪造就了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冰雪资源,为冰雪旅游迅猛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风情独特,边境风光秀美。中朝边境500公里风光秀美、景色怡人,鸭绿江边境线上望天鹅景区、鸡冠秀峰、老秃顶子、龙山湖等景区各具特色。长白县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民俗特色鲜明,边境旅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彰显特色,历史文化厚重。满族先民曾在此三度立国、两创盛世,生态文化、特产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淳朴厚重。
近年来,我市把旅游业作为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来培育,成功引进了鲁能、复华、天人合一等战略投资者,建设了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鲁能胜地等一批百亿级的旅游大项目。旅游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环山沿江跨国,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鲁能胜地等百亿级的旅游大项目,成为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遍布城乡的旅游景点,如同粒粒珍珠,熠熠生辉。
近年来,我市确立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等,把旅游业纳入全市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之中。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环山、沿江、跨国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接待人数和产业效益持续增长,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69.15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58.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0%和25.61%。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97.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8%;实现旅游收入190.96亿元,同比增长20.44%。
旅游产业素质快速提升。旅游项目的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旅游产业素质。投资23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度假区2012年投入运营,度假区内的高星级酒店和景区、景点成为赴我市旅游者休闲、度假的首选。投资112亿元的长白山鲁能度假胜地,2016年12月,两家滑雪场和3家酒店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全市新建、续建旅游项目12项,总投资251.97亿元。
冬季冰雪旅游发展迅猛。全市7家滑雪场69条雪道投入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冰雪旅游发展。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可一次性接待6000名游客,度假区滑雪场2018至2019雪季接待游客40万人次。我市初步形成了滑雪娱乐、温泉康养、冬季狩猎、室内戏水、冬季漂流、冰瀑观赏等系列冬季旅游产品,冬季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节、“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节,成功塑造了“休闲、避暑、度假-长白山之夏”和“嬉雪、浴泉、赏凇-长白山之冬”旅游品牌。同时,通过举办节庆系列活动和目标市场旅游营销推介会,我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文化+特色+旅游,交相辉映
长白林海、冰雪胜地、养生天堂,“北纬42度”“天然氧吧”。我市生态优势突出、特色资源富足、历史文化厚重,素有“雪域王国”“立体资源宝库”“龙兴金源之地”等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矿泉城、特产名城和绿色食品城。尤其是丰富的资源造就了一批中国“名乡”,抚松县被评为“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蓝莓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长白山矿泉城”“中国西洋参之乡”,江源区被评为“中国松花石之乡”,浑江区被评为“中国林蛙之乡”,临江市被评为“中国红景天之乡”“长寿之乡”“深呼吸小城”,长白县被评为“中国北五味子之乡”,名列“深呼吸小城”榜首。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成为我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石。
建设精品小镇,发展特色旅游。我市深度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矿泉小镇、人参小镇、温泉小镇、冰雪小镇、民俗小镇、慢生活小镇、历史文化小镇、特色农业小镇和商贸物流小镇等,让长白山旅游遍地开花、大放异彩。
提高旅游品位,发展乡村旅游。我市紧密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深入挖掘锦江木屋村、松岭雪村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景区带动型、民族特色型、传统村落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挖掘文化资源,壮大红色旅游。深入挖掘历史、红色、民俗、生态、边境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谋划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培育特色文旅演艺产业,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东北抗联、四保临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元素,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