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抚松锦江木屋村

发布时间:2017-12-18 信息来源:

 

  

 

   

    漫江镇锦江木屋村地处长白山东南部,毗邻的302省道是到长白山南坡的必经之路。木屋村距离长白山西坡25公里,与万达滑雪场相距11.5公里,同长白山机场相距24公里。

  锦江木屋村由1677年清朝留守满族人居住开始,至今已300余年。康熙16年(1677年),康熙派人探寻祭拜长白山之路,在寻山结束回京时,留下部分兵丁在此居住,建村、设营等待康熙前来祭祖,但由于当时葛尔丹叛乱,加之北方沙俄进犯等原因,到康熙去世,也没上到长白山,而留下的人就定居在此。
  锦江木屋村原名孤顶子,以当地一座孤立突出的山峰而得名,后因有锦江从此流过改名为锦江村,分为老村和新村,老村因有保存完整的满族古木屋建筑群,被称为古木屋村落。锦江木屋村村民解放前多以开荒、狩猎、人参采挖和捕鱼为生,现除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外,部分村民借助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由镇政府帮助村委会组织成立了抚松县鑫源木屋旅游专业合作社,经营农家乐特色旅游接待。2015年,由村干部领办、能人引路、村民参与的抚松县锦江木屋民俗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运营,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锦江木屋村目前已经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白山满族木屋建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3月4日国际木文化研讨会在抚松举行,世界各地专家学者40余人参观了木屋村;2012年11月大型纪录片《东北抗联》在木屋村摄制完成;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7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9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国家新闻办作为国礼片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参专题》在木屋村摄制完成。
  锦江木屋村的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老师和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专家王纯信老师多次到木屋村考察调研长白山山林文化。王纯信老师于2005年撰写的《最后的木屋村落》和曹保明老师2014年撰写的《木屋村》,立体的记录了东北民族的生存形态,全面的对木屋文化进行了深刻解读,展示了长白山地域特色文化。2013年全国旅游商会主席王平到木屋村指导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工作;吉林省民委主任阿汝汗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到村里指导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2015年到木屋村实地考察房屋修缮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村中走访调研,为木屋村的发展给予全力帮助。
  2016年10月,巴音朝鲁书记来到漫江进行调研指导,巴音书记指出,古木屋建筑群是关东农耕文化的历史记忆,是吉林重要的历史名片和宝贵的历史财富,要采取保护和开发并重、维护和修缮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做好长白山历史、文化和民俗的传承,不断提升吉林特色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文化厅、发改委、民委和白山市委市政府以及抚松县委县政府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八音书记的指示精神,统筹协调,多规合一,共同保护和开发好锦江古木屋建筑群。木屋村正在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做的“锦江满族木屋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河南古建做的“文物本体修缮方案”进行有序修缮。
  在县委、县政府的规划主导下,漫江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倾力打造锦江木屋村——全国唯一现存的满族木屋村。历史悠长、原生态、独具魅力的特色吸引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民俗专家、文化名人和新闻媒体的青睐和关注。2017年1月,木屋村以传统的东北过年风俗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被央视列入全国东北唯一一处乡村过年民俗拍摄地点,并在小年和大年初一进行了全国央视直播,将木屋村传统的年味儿展现出来。
  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漫江镇党委以提升锦江满族木屋村知名度和提高村民收入为根本,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首先,锦江村与吉林省新媒体学院结成合作伙伴,计划建设长白山生态文化博物馆,利用学院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长白山特有的传统文化;其次,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部分村民继续从事长白山满族特有传统职业(如酿酒、做豆腐、狩猎等),在自家展示的同时让游客自己进行加工制作,让游客深入体验百年前朴实的劳动者,在长白山地区的生活状态;最后,积极邀请省内外的摄影和绘画专家学者,到木屋村进行采风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长白山,了解木屋村。漫江镇政府将在未来两年内,把锦江满族木屋村落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体验中心、艺术家创作写生基地。

(责任编辑:)